河池桑蚕茧 世界新丝路——第二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河池丝绸产业投资峰会召开

新华财经2022-11-24

【新华企业资讯11月24日】以“河池桑蚕茧  世界新丝路”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河池丝绸产业投资峰会,11月20日至26日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召开。大会邀请各级领导、嘉宾、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企业代表等,共话茧丝绸产业发展路径,共谋茧丝绸产业发展未来,共享茧丝绸产业发展成果。

大会包含全国纺织行业“河池杯”缫丝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活动、第二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河池桑蚕茧丝绸产业投资峰会和时尚品牌服装秀与直播活动等环节,为行业专家和企业创造充分的交流沟通平台,深入分析茧丝绸行业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交流推动行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推进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丝绸强国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新华·河池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首期成果将在第二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外发布。作为国内第一只蚕桑产业发展指数,“新华·河池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通过蚕桑产业与数字的有机融合,量化评价河池蚕桑产业发展成果,为优化资源配置来提供抓手,为主管部门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引领蚕桑产业创新发展风向标。指数的发布,还将有利于塑造河池蚕桑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讲好“中国丝绸新都”发展的故事,输出蚕桑产业发展的河池案例,助力蚕桑产业链向全球延伸。

宜州区种桑养蚕已有470多年历史,2022年,该区桑园面积39.2万亩,鲜茧产量9.3万吨,养蚕收入46亿元,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及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8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小蚕共育、方格簇营茧、鲜茧缫丝等先进技术推广和使用率居全国领先。规模以上茧丝绸加工企业15家,白厂丝产量4000吨,坯绸产量400万米,白厂丝产量、茧丝绸加工能力保持广西县域第一。该区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及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达45亿元,40%生丝产品达到5A级以上,90%达到4A级以上,茧丝加工和桑蚕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

据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作为宜州区今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总投资18.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生丝3000吨,年产成品绸3000万米,日产炼白绸与印花绸各10万米,年预期总产值25亿元。

2018年中国蚕学会授予宜州“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宜州桑蚕茧”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列为广西首批桑蚕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5月21日,“中国蚕学会宜州蚕桑产业研究院”在河池市蚕种场挂牌成立。今年4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支持宜州区成为“中国丝绸论坛”永久举办地。

本次大会由中国丝绸协会、中共河池市委员会、河池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河池市宜州区委员会、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承办。

免责声明

本文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QQ:211544606

重阳敬老·金融护航

金秋送爽,岁岁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升老年群体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

数字技术驱动主动健康,第二届主动健康上海

10月1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

福建南平:科技引领“五个一”产业,绘就“

福建南平拥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如何将这份宝贵的生态资本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福建南平:“好山好水好文化”加速走向世界

福建南平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山区深化改革的先锋,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

福建南平: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谱写发展

山海同心,协作前行。自福州市与南平市开展对口协作以来,双方聚焦各自优势与对方需求,协

福建南平:数字化赋能“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福建省南平市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武夷山早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近年来

福建南平:以“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打造

福建省南平市山清水秀、生态优越,以绿水青山为名享誉海内外。好山好水出好物,近年来南平

蒙古族歌唱家阿木古楞,巴达荣贵维也纳献礼

当多瑙河畔的金色光芒邂逅草原深处的千年回响,一场跨越地域的和平礼赞在维也纳的夜空中响

以艺术之名 奏响生命强音《玫瑰姐的C位秀场

2025年10月18日,备受瞩目的《玫瑰姐的C位秀场》公益剧首演暨玫瑰主题艺术展在北京市朝阳区

《玫瑰姐的C位秀场》公益剧首演暨玫瑰主题

这场充满爱与希望的活动,见证了生命的绽放与闪耀。是对生命的礼赞,对希望的坚守,彰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