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参与起草《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行业标准

互联网2024-11-22

近日,国家档案局正式发布《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DA/T-103-2024)。东软受邀作为参与者,为该标准制定提供了招投标电子交易平台形成电子文件归档的一般要求,为招投标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提供了依据,展示了其在档案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招标投标活动日益频繁,产生的电子文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些文件不仅是项目后续实施、合同履行的核心依据,也是审计监督、学术研究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参考。制定科学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标准对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档案信息化是东软较早投入的细分领域。1993年,东软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个软件产品——SEAS,就是聚焦于档案管理信息化。30余年来,东软一直走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前列,多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档案产品荣誉,主导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并牵头建设了多个成功入围国家级先行试点名单的标杆项目,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树立了典范。

东软档案产品是贯穿档案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其宗旨在于构建一个全面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归档便捷高效、交付迅速、检索精准、性能稳定且兼顾多样性的馆室一体化档案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出色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能力,通过建设一个纵横贯通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实现组织内部档案数据的共通共享与互联互通,达成档案数据的大融合,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扩充、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历经三十余年的持续打磨与研发迭代,东软档案产品从基于UNIX的单机版本,到基于WINDOWS的网络版本,再到基于国产化环境的版本,从单全宗的C/S架构的数字档案室系统,到多全宗的纯B/S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到数字档案馆系列,全文检索、OCR文字识别、OFD格式转换、大屏展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不断融入其中,持续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安全的档案管理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引领档案管理的信息发展。

面向解决方案智能化,东软档案产品正积极探索AI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场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检索、智能鉴定、智能分类、智能编研、智能问答等多场景颠覆式的创新产品,形成新质生产力。

《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的发布,为电子文件归档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具体规范,确保了电子文件在归档过程中的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为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招标投标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标准由国家档案局牵头,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东软集团等行业内多家权威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

免责声明

本文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QQ:211544606

福建南平:科技引领“五个一”产业,绘就“

福建南平拥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如何将这份宝贵的生态资本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福建南平:“好山好水好文化”加速走向世界

福建南平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山区深化改革的先锋,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

福建南平: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谱写发展

山海同心,协作前行。自福州市与南平市开展对口协作以来,双方聚焦各自优势与对方需求,协

福建南平:数字化赋能“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福建省南平市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武夷山早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近年来

福建南平:以“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打造

福建省南平市山清水秀、生态优越,以绿水青山为名享誉海内外。好山好水出好物,近年来南平

蒙古族歌唱家阿木古楞,巴达荣贵维也纳献礼

当多瑙河畔的金色光芒邂逅草原深处的千年回响,一场跨越地域的和平礼赞在维也纳的夜空中响

以艺术之名 奏响生命强音《玫瑰姐的C位秀场

2025年10月18日,备受瞩目的《玫瑰姐的C位秀场》公益剧首演暨玫瑰主题艺术展在北京市朝阳区

《玫瑰姐的C位秀场》公益剧首演暨玫瑰主题

这场充满爱与希望的活动,见证了生命的绽放与闪耀。是对生命的礼赞,对希望的坚守,彰显着

MEDIPEEL美帝菲,高功能性药妆护肤典范

MEDIPEEL,一个以皮肤科学诠释美丽的全球药妆品牌。凭借15年深厚的沙龙专业经验与皮肤专家

琴书五十载 活水润古今——探寻全球文明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的这些诗